融资杠杆几倍
3月5日,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简称“中新研究院”)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简称“大湾区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新研究院正式入驻由大湾区中心开发并运营的“湾创成果转化”平台。此举标志着双方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的合作迈出重要一步,共同开启合作新篇章。
中新研究院作为中新两国携手打造的重大科技合作项目,承载着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依托中新广州知识城的独特优势,中新研究院积极整合多方资源,紧密围绕广州市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信息与通讯技术、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及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六大研发平台。近年来,中新研究院大力推进国际合作,构建“小而美”的高效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在国际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兴华在致辞中指出,中新研究院与大湾区中心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方面有着共同的愿景,双方在工作路径上各有侧重,合作将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他强调,中新研究院将充分发挥自身在中新科技合作、核心研发平台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与大湾区中心在服务端、需求端和供给端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大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也表示,此次合作是双方基于共同目标和相互优势的“双向奔赴”。他提到,中新研究院与大湾区中心均为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成员,将在发挥各自优势基础上,建立常态化的交流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对接,有力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大湾区中心将为中新研究院在孵企业提供全方位、深层次的赋能支持,点燃科技创新的火花,共推科技创新生态。
在中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兴华,中新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大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大湾区中心首席技术转移官吴凯等领导的现场见证下,中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发展经营部部长姚娜娜与大湾区中心企业赋能部常务副总经理张真振作为双方代表,进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标志着中新研究院正式入驻“湾创成果转化”平台。依托该平台,双方将在跨国技术转移、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交流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湾创成果转化”平台是由大湾区中心打造的产业科技大数据AI平台,涵盖海量科创企业、高校机构及成果信息。该平台依托大湾区中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情报+全国协作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体系,致力于推动有组织的成果转化与全链条创新。目前,“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已汇聚近7000项科技成果,近2000项技术需求,吸引全国超1300位技术经理人注册入驻,成为“出题者”与“解题者”的高效对接桥梁。
会上,大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向中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兴华,中新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分别颁发“湾创成果转化”平台及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研究院特聘专家聘书,旨在借助专业智慧,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供宝贵的智力支持。
随后,双方进行了技术经理人互聘仪式。中新研究院聘请大湾区中心企业赋能部常务副总经理张真振,广州市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创新联盟副秘书长许晓敏两位为中新研究院的技术经理人;大湾区中心则聘请中新研究院院长助理、发展经营部部长姚娜娜,中新研究院项目主管李军利两位为“湾创成果转化”平台的技术经理人。此次互聘,将进一步为双方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过程中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在中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谢兴华与中新研究院副院长顾海文的带领下,大湾区中心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秦海鸥一行参观了中新研究院展厅,对中新研究院在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知识产权运营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和模式进行深入了解。
在交流环节,双方围绕多个合作契机点展开了深入探讨。今年正值中新两国建交35周年,也是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关键节点。中新研究院与大湾区中心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科研能力、资源聚合、市场开拓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围绕推动企业出海、打造场景创新中心、品牌建设与传播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双方还计划通过举办学术研讨、技术交流、专业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技术经理人人才的培训,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提质增效。
此次活动,不仅是双方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的有力举措。未来,双方将紧密携手,不断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中新两国科技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
融资杠杆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