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段辛柏青的采访,不禁让我想起了陈道明在早年说过的一句老话——演员必须将自己的根扎进角色之中。这位在银幕上总是显得“神秘莫测”的实力派演员,这些年来虽然步履稳健股票如何配资,却饱含故事与岁月的沉淀。
我第一次关注到他的表演是在电影《妖猫传》中,那位仰头豪饮半盏美酒、挥洒自如书写盛唐气韵的李白,眉眼间透着一股桀骜不驯的气质。后来得知,他在那场戏中一气呵成,导演曾毫不掩饰地称赞他,站到那儿就连风似乎都带着诗意。谁能想到,这位当年差点成为运动员的年轻人,竟然因为青春期“卡壳”而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他自己也分享过,中学时代,他每天都在操场上练习跳高,很希望自己能达到一米九的身高,结果却在关键时刻被教练拍拍肩膀说:“小伙子,咱们换个方向试试吧。”
展开剩余74%误打误撞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他的校园生活可算是相当“热闹”。和李乃文一起排演小品时总是磕磕碰碰,引得台下笑声不断,以至他每天泡在排练厅里,甚至凌晨两三点仍在努力背诵台词,早上六点又早早起床练嗓子。毕业后,他全心投入到话剧里去,《狂飙》中扮演田汉的那段时间,每场戏都座无虚席,票贩子都开始抬价,观众在谢幕时高呼“话剧王子”,尽管如此,他却一直觉得,能够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一个角色,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这些年来,他的选戏颇有“任性”之态,虽然温柔的大叔形象已成其标志,却偏偏选择了在《大风杀》中挑战悍匪北山。在那餐桌上的戏份中,他前一秒还在满面笑容,下一秒却压低声音发出威胁,隐藏在皱纹里的狠劲令观众不寒而栗。在中央电视台的新剧中,他化身盗墓老大,流露出的一个眼神更是让弹幕满屏“鸡皮疙瘩起”,他认为演员就应如橡皮泥一般,捏成何种形象就能变成何种角色,绝不让观众看腻。
提到感情,他与朱媛媛的故事总让我想起了一些经典的老电影。大学一年级时在食堂门口邂逅了这位美丽的姑娘,长腿圆脸,他羞怯地将运动会上赢得的洗衣粉塞到她手中,面红耳赤。后来朱媛媛先红起来,他却始终淡定,在话剧的世界里磨砺自己。面对朱媛媛怀孕那年,他推掉了《潜伏》,有人对此深表惋惜,而他则表示:“媳妇生孩子就这一回,戏可以随时拍。”
最近看到朱媛媛的讣告时,我心中陡然一沉。她离开的那天,娱乐圈不少人都在为她写长文悼念,李乃文等朋友悄悄把头像换成了蜡烛。回忆起上个月他在路演时被问及妻子,经过一番沉默,他才说“她在忙拍戏”,眼中一闪而过的恍惚,令人动容。在话剧中,他演绎苏轼举着亡妻牌位痛哭的情节,台下的观众并不知道,此时他也许早已把自己的情感融入了角色。
如今的他虽然在荧幕前的露面次数减少,却过得清晰透亮。闲暇时,他选择在家里陪伴妻子,听她抱怨他乱扔袜子,与孩子一起写作业,偶尔约上朋友喝几杯。陈道明的那句名言真是至理名言,流量终究会被时间淘汰,但角色却不会。看看他演绎的李白、田汉和北山,每一个角色似乎都活灵活现地从书中走出来,既带着生活的烟火气,也透着一股认真执拗的劲儿。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演员应有的模样吧,既将生活过成戏,又将戏演绎成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像他这样“慢半拍”的人,反而更让人铭记于心。
发布于:山东省